玉米是一种原产于中南美洲的作物,其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。据史料记载,玉米最早在1531年左右传入中国广西,这一时期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。当时,随着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远航和贸易,玉米通过日本和菲律宾等地进入中国。然而,玉米在传入初期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。
到了明朝嘉靖三十四年(1555年),《巩县志》中首次记载了玉米,称其为“玉麦”。随后,在嘉靖三十九年(1560年)的《平凉府志》中,玉米被称作“番麦”和“西天麦”。这表明玉米已经逐渐在中国得到认知和种植。到了明朝末年,玉米的种植已经传播到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十余个省份。这一时期的传播主要得益于中国内部贸易的发展和人口的迁移。
清朝时期,随着外交和贸易的不断发展,玉米逐渐被引入中国各地,并开始在南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种植。如今,玉米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广泛应用于食品、饲料和工业原料等领域。